记者近日从市政府获悉,《西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印发。《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丝路科创中心,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迈入全球高水平创新型城市行列,成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节点。
《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功能建设实现跃升,基于市场机制的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创新策源能力显著增强,企业创新主体能级提升,在电子信息、新一代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卫星应用、增材制造、机器人及无人系统等新兴产业领域,实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颠覆式技术攻关突破,贡献科技自立自强“西安力量”。
核心园区科技创新示范辐射效应明显,区域协同发展成果突出,以数字化、网络化、国际化为特征的创新创业生态开放活跃,开放创新合作影响力上台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现新一轮改革引领、先行示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等重大战略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持续贡献西安经验。
紧紧把握省市共建秦创原战略机遇,以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为主线,构建“一总两带”秦创原建设总格局,健全“有效供给—转化服务—区域示范—产业集聚”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快推动西安成为秦创原建设的排头兵、样板区和动力源。
推动西咸新区秦创原“总窗口”建设。突出秦创原科技创新示范带辐射作用。重点支持高新区、长安大学城、航天基地,在促进开放共享、强化平台赋能、提升孵化质效、增强金融支撑等方面持续发力,带动西安都市圈、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创新。
以市场主体培育为突破,实施孵化载体质效提升计划,支持各类主体到西安建设区域承载型、高校孵化型、院所支撑型、企业主导型双创载体,健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孵化体系。到2025年,建成国家备案众创空间90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0家。
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突出市场导向,坚持以企业技术需求为核心,完善企业技术需求挖掘与征集机制,滚动编制需求、资源和项目“三张清单”,面向驻地高校院所开展靶向筛选,建立“城校企”高效协同创新机制。持续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鼓励高校院所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兼职创办企业,将高校从事技术转移转化专职人员职称纳入工程序列。对企业吸纳境内技术给予支持。到2025年,争创领域类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引进培育市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50家。
此外,建立西安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建立对入库企业的筛选、培育、变更、年报、运行情况监测等全过程跟踪服务体系,健全企业画像,开展分级、分类管理,重点加强对入库培育企业的研发投入梯次支持和激励。到2025年,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0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入库12000家。